吉哈拉艾文化景觀區位於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的吉拉米代部落裡,吉拉米代(Cilamitay)是阿美語「大樹根」的意思。根據部落耆老口傳,清末來此定居的阿美族人,因為看到此地櫸木樹根大到可以當作橋樑行走,便以Cilamitay為部落命名。後來,因為吉拉米代部落北方的石厝溝溪裡隨處可見台灣特有種台東間爬岩鰍和日本禿頭鯊,而這兩種魚類在阿美語皆為Hara,因此,族人便將這個聚落取名為「吉哈拉艾(Ciharaay)」。
|
各種水文地理與生態景觀,讓吉哈拉艾美得像幅田園油畫。圖片來源: Kc Chuang攝 |
人地和諧互動的生活智慧,讓資源得以生生不息的延續。圖片來源:munch 提供 |
吉哈拉艾文化景觀區面積約有1,040公頃,廣闊的區內含有水圳、梯田、次生林、果園、池塘、聚落、河川及山林,構成一幅完整的文化生態景觀。 水圳是部落灌溉的重要來源,祖先們利用黃藤綁住身體,攀爬在大樹上,利用十字鎬在陡峭的岩壁上鑿出溝渠,引出泉水至到稻田中,被稱為「猴子工法」。 吉哈拉艾位於海拔300-500公尺的山谷中,部落祖先為了農耕,在山坡上沿著地形的起伏開闢了層層疊疊的梯田,並保留傳統密集的人工耕作方式,與山林共生共存。 吉哈拉艾文化景觀區傳承了部落老祖先的智慧,與孕育萬物的大地找到共生的方式,保留了寧靜緩慢的恬淡生活,也獲得了聯合國「2016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選拔」的認證。 |
池上飯包遠近馳名,品味池上米飯香;懷舊的空間氛圍,每一口都是樸實幸福的台灣味兒。 |
東方人對米食的依賴不言可喻,而花東縱谷的好山好水所孕育出的稻米,更為國人所喜愛。池上鄉所出產的好米,不僅米粒大,晶瑩飽滿,嚼起來還有香甜的QQ口感。能夠成就池上米遠近馳名很重要的原因,源自於池上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一是土壤為富含黏性及有機質的肥沃土壤,非常適合稻米生長;二是灌溉的水源來自純淨無汙染的中央山脈新武呂溪,水中富含礦物質;三是池上鄉位於海拔260公尺以上,日夜溫差大,日照充足,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稻米生長。
而聞名遐邇的池上便當,除了採用池上米的品質保證之外,另一最大的特色是用木片飯盒所包裹住的飯香和樸實的古早味,這股懷舊的氛圍,在池上飯包文物故事館裡也充分展現無遺。2002年池上鄉公所與池上飯包原創老店合作成立了「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館內設有歷史文化區、農田農具區、稻米文化區、池上飯包區、以及古早飯包區等展示區,以文字及圖片介紹池上飯包六十餘年來的發展沿革,並完整保存早年做飯包的傳統爐灶等器物,老器具把遊客的思緒帶回舊時光,溫暖又令人懷念。 |
大坡池位於米之鄉池上東側,「池上」因此而得名。大坡池是因斷層活動形成的斷層池,水源來自新武呂溪沖積扇末端的伏流,形成終年不涸的沼澤,曾是台灣最大的內陸斷層湖,主要提供池上米灌溉蓄水之用,而向北側低地流出則為秀姑巒溪的源頭之一。日據時期面積曾廣達55公頃,湖內魚蝦豐富,知名的池上便當內的魚蝦物產皆來自於此,後因「大坡大排水溝」水利設施以及天然淤塞等因素影響,使得大坡池水域面積日益縮減,所幸水生植物、鳥類、蛙類及淡水魚蝦等物種繁多,外湖護岸也吸引眾多水鳥棲息,天然資源豐富。風景區周邊已建置環湖步道與環圳自行車道,可飽覽湖光山色好風光,此處是進行植物觀察、賞鳥、垂釣、健行、騎自行車等遊憩功能的最佳去處。 |
微風擾動,湖心泛起漣漪,在環湖步道遠眺山巒連綿的美麗景致,身心都開闊起來。 |
今日我們所熟知的池上伯朗大道,實為昔日的錦新三號道路。這條翠綠筆直、風光明媚的田園道路,因為被伯朗咖啡廣告導演慧眼相中而備受矚目,又因大明星金城武在路旁的茄苳老樹下喝一盞茶的側影而聲名大噪,寶島台灣的美麗行銷到全世界,媒體傳播的巨大效應使周邊一夕爆紅,帶來了商機與繁榮,也帶來了環境負荷的隱憂。
美好的景致有賴遊客高品質的對待,共同守護。這條沒有電線杆的天堂路,一望無際的開闊感,產業道路兩旁的稻田隨作物生長時而翠綠一片,層層稻浪,時而金黃稻穗結實纍纍,搖曳生姿,大自然總是毫不掩飾地以最純粹的原色洗滌我們的心靈。就像金城武樹曾於2014年因颱風侵襲而傾倒,終究因為眾人盡力復原而得以保留下來,故事可以繼續流傳。
筆直且一望無際的伯朗大道,因稻浪層疊、迎風搖曳的田園風光贏得「天堂路?的美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