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p

東興水力發電廠

隱身於達魯瑪克部落這座小小的水力發電廠,為魯凱族原住民開啟電力時代。

 

走過時代變遷的小小發電廠

距離臺東市區約17公里的東興發電廠是個規模不大的發電廠,處於溪谷之中,為利用大南溪發電的小型川流式水力電廠,是東部地區最早的水力發電,雖然發電廠功效不敷成本,台電曾有意廢除,但發電廠從日據時代至今,設備仍保存非常良好,已在2005年被列為歷史建築,極有歷史價值。

東興發電廠於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1941年時由東臺灣電氣興業株式會社所興建,為小型川流式水力電廠,戰後於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10月,由臺灣電力公司接管,仍名大南水力發電廠。1969年大南村改名為東興村後,隨村名改稱為東興水力發電廠。

 

小電廠,大光明

其設計是在上游築一道攔水壩,再鑿一條長達283公尺長的引水隧道,貫穿高山於前池蓄水,再利用河水沖下落差產生的能量發電。裝置容量只有200千瓦,後經台電公司擴充發電規模,但也只有900千瓦,是超迷你的小型水力發電規模,相較於現在一部就能產生80萬瓩的發電機相比,實在是相去甚遠,單單一部發電機組就能抵375個東興發電廠。

東興發電廠在發電規模擴增到800千瓦時,為東興村達魯瑪克部落原住民帶來黑暗中的第一線光明,在臺灣電力發展史上更是格外具有意義。而擺放發電機的木造房舍小巧可愛,搭配西洋農舍的日式建築,高大的發電機是臺灣少數仍在使用的豎軸單輪單流渦卷型水輪發電機,到現在還能運作;加上前往東興發電廠的唯一通路是長約80公尺、荷重1,000公斤的吊橋,山明水秀,風景優美,發電廠處處充滿了時代的記憶和軌跡,已在2005年被列為歷史建築,極具歷史意義,近年來的環保意識高漲,東興發電廠的存在可做為無污染電力的樣本,種種的特點,使得臺東縣政府即建議臺灣電力公司將東興發電廠開放給大眾,讓其成為當地新觀光景點。

 

大南溪的湍湍急流,是東興電廠清潔能源的源頭。 越過這座長長的吊橋,即是造訪東興電廠的入口。

 

資料來源

https://is.gd/tAgUF5

https://is.gd/9Sb168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