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p

昔日蚵村變身觀光休閒環保生態圈

行程路線

1王功漁港

 

「別人的阿君仔是穿西米諾,阮的阿君喂是賣青蚵…..」這首膾炙人口的《青蚵嫂》道盡了養蚵人家的辛酸與辛苦,不過,現在不用再唱這首悲苦歌曲了,王功漁港藉由觀光休閒產業帶來的人潮,已經大大改善養蚵人家的生活。

 

王功是彰化唯一的漁港,也是緊鄰後港溪出海口,由於港內容易淤積泥沙,漁船退潮時不能航行,只有滿潮時才能進出漁港,使得大型漁船漸漸減少,漁港功能也漸漸退去。現階段港內只有停靠塑膠漁筏,用途多為養蚵漁民採收時,隨潮汐漲退進出漁港載運蚵的交通工具。

 

物換星移之後,王公也逐漸朝觀光休閒領域發展,例如,每年舉辦結合慶典與觀光地的「漁火節」,成為地方重要特色,也為王功帶來人潮與錢潮。

漁港淤積後,僅剩下塑膠漁筏停靠岸邊

 

王功夕照成為當地著名美景之一

王功,是彰化地區最自然的生態教室,無論是紅樹林生態步道或是揮舞著大螯的招潮蟹、彈塗魚,台灣最高的芳苑燈塔、遊蚵田、挖蛤蠣都是很棒的體驗!

 

王功地名的由來,也有一段相當有趣的故事。相傳清嘉慶年間,有個為害最烈的大海盜蔡牽率船在此搶掠,最後靠著當地信仰的「池王爺」顯靈逼退海盜,但是「池王爺」宅心仁厚,並未傷害蔡牽所率領的海盜們,事後蔡牽為了感謝王爺不殺之恩,下令所有海盜船隊,每次航行至王宮外海須向供奉「池王爺」的「王爺宮」舉香遙拜才能通過,海盜口耳相傳的結果,就把「王爺宮」說成「王宮」(台語),代代相傳的結果,「王宮」就成了「王功」了。

 

BOX:王功漁火節的由來

 

王功漁火素為彰化著名的八大美景之一,彰化縣政府於民國91年開始分期進行的「王功漁港轉型計畫」,已將王功漁港其轉型成為兼具休閒、觀光、漁業之多功能漁港。並自94年起開辦大型活動「王功漁火節-海洋的記憶」,推廣在地特色外,也重現了昔日風華。之後,加入音樂的元素,延續民眾對參與海洋音樂季的熱情,與北貢寮、南墾丁並稱全台三大音樂祭。

 

2王功蚵藝文化館

 

王功蚵藝文化館成為蚵殼作為裝置藝術的展示舞台

早期,台灣西部沿海,養蚵成為重要的經濟來源,隨著時代變遷,養蚵不再是重要收入來源。從思考「一顆廢棄的牡蠣殼的價值」開始,彰化王功蚵藝文化館為蚵殼找到再生之路。

 

沒想到,看似無價值的蚵殼也能變身成為裝置藝術。彰化縣王功蚵藝文化協會自92年成立以來,致力耕耘海洋環境教育,積極運用當地大量廢棄的蚵殼做為藝術創作素材,創造出各式風貌藝術品,更進一步結合社區共同營造海洋特色文化,創作海洋環保手工藝產業,以及結合在地生活,創造屬於自己的環境美學氛圍。

 

走進王功蚵藝文化館,就像是一座大型的蚵殼博物館,從大型的裝置藝術,到小的把玩飾物,都是從原本醜陋無用的蚵殼變身而成,此一重要的環保理念,透過活動與互動方式,扎扎實實地傳播到每位參觀者的心理。

 

在蚵藝文化館中,有導覽員協助解說認識蚵的成長環境,藉由藝術創作解說媽祖魚(白海豚)生存問題,並可以透過一顆顆蚵殼傳達養蚵人家強韌不畏艱辛苦的王功精神。

 

在王功,不時見到村民們熱心主動提供蚵殼,參與社區推廣活動,更重要的意義是隨著蚵藝的發展,帶動漁村商機。讓蚵藝不只是藝術品,要傳達的是對生命的關懷、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的重視,原本造成環保問題的蚵殼,變身成為藝術品,協助解決環保問題。

 

3王功燈塔

從遠遠望去,八角型的特殊造型,黑白相間的「王功燈塔」(又稱為「芳苑燈塔」)正佇立在漁港的一角,無論白晝或黑夜,持續看顧遠航的船隻,成為指引晚歸漁人的一盞明燈。

 

有「王功之光」之稱的-「芳苑燈塔」,是台灣本島最高的一支燈塔,光是塔高就有37.9公尺,光程16.6 浬,光力可達28,000支燭光,每10秒鐘明5秒暗5秒,每天日落時分開始放送光明,直到第二天日出之後才關閉。

 

芳苑燈塔建於民國72年,直到103年才開放觀光,不僅是台灣的巨塔,也是最年輕的燈塔呢!其獨特的八角柱造型,以及藍白條紋的外觀,都讓芳苑燈塔成為台灣獨樹一格的造型燈塔, 不少明信片或風景片都在此地取景。它是王功重要地標,也從守護者的角色轉變為重要地標。

王功燈塔是台灣第一高塔,也是最年輕的燈塔,外型特殊而搶眼

4王功風力發電沿岸風車

 

王功以夕照著稱,天氣好的時候,不論是夕照燈塔、漁船、風車或蚵田,一幅幅美景美得令人屏息。

 

在王者之弓景觀橋上,往外海可看到潮汐濕地、往內陸看可看到一整排風力發電機的大風車佇立,和王功燈塔一樣守候彰化外海。

 

台電斥資新台幣15億元,王功漁港 一帶興建10座風力發電機組, 70餘公

尺高的風車造型發電機組與王功燈塔形成新的景觀,不但讓王功成為全縣風車發電的故鄉,也將成為全台綠色能源示範縣。

 

 

70餘公尺高的風車造型發電機組與王功燈塔形成新的景觀

王功風車群使得彰化成為風力發電重要示範地區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