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p

谷關攬勝-大地之母孕育蓊鬱森林

行程路線

1馬鞍壩生態園區

 

親近青山綠水之外,還可以了解豐富生態,位於大甲溪流域的馬鞍壩生態園區,

結合電力科技與生態廊道,不僅是中部地區水力發電重心,還蘊藏魚類、鳥類、蝶類、獼猴、山豬、山羌等豐富生態,是台中全新的生態景點。

 

其實,馬鞍壩生態園區最大的特色是馬鞍壩魚道,這是國人建造的第一個大型魚道,台電在溪上建壩發電,供應下游民生灌溉用水,同時也在水壩旁修築魚道,或者稱為魚梯,這是一種輔助魚類跨越溪流壩體的設施,根據研究顯示,魚道的設置有助於水生動物上下游移動,可增加棲地的多樣化。大甲溪是台灣水力最豐富的溪流,也是學者眼中最能代表台灣魚類蘊藏的溪流,走在生態魚道上,可近距離觀察逆流而上的魚類,對護漁、生態更加了解。

 

馬鞍生態園區內包含有馬鞍壩綠能發電展示、動輪實體、科技展示館、馬鞍進水口、發呆亭、鷺鷥島、天輪白冷吊橋、白冷圳取水口、新天輪尾水、白冷冰棒、白冷肉包、生態魚道展示等旅遊景點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馬鞍壩綠能發電展示區,設置相關發電機器,現場可從儀表看出即時發電量,讓民眾了解風力與太陽能發電受到氣候的影響,另外也提供民眾體驗操作水輪機發動,了解水力發電的原理;生態魚道展示區,設置參觀步道、開設觀魚窗,可實際了解魚類洄游實況。

 

馬鞍壩生態園區最大的特色是馬鞍壩魚道,這是國人建造的第一個大型魚道

圖片來源:台中市政府

「馬鞍行腳,名附其石」,蠻符合意境的~

圖片來源:台中市政府

 

2大甲溪發電廠

 

大甲溪,跟每年4月出巡的「大甲媽祖」可一點兒關係都沒有,但是,它卻和大甲媽一樣,默默哺育在台灣每一寸土地的人們。大甲溪發電廠更合併了大甲溪沿線7座電廠而成,成為台灣中部水力發電重鎮。

 

台灣林業資源豐富,又有豐沛水資源,成為台灣早期發展水力發電重要的基礎。除了發電功能外,大甲溪發電廠更負責大台中地區的防汛、滯洪、灌溉、科技工業用水及一般民生用水的供給!是中部地區很重要的一座水力發電廠。

 

大甲溪發源於中央山脈,從源頭到入海口總長140公里,大甲溪的. 上、中游因水流充沛,從德基水庫以下到石岡約70公里距離落差達1,000公尺,山高水深,成為水力發電的良好條件。

 

在1941年日據時代,就開始建造天冷水力發電所,1944年停工。台灣光復後,1948年復工,並在1952年9月21日竣工,定名為天輪發電廠。1960年中橫通車,從此大甲溪流域的森林水資源及電力完成基本開發;之後,台電陸續在此開發系列電廠,1996年,台電將大甲溪主流沿線上德基、青山、谷關、天輪(包括新天輪)、馬鞍、社寮及引用大安溪水的百年后里電廠等7座電廠及機組合併成大甲溪發電廠,成為現在的樣貌。大甲溪發電廠這7座發電之效能對台灣電力配置相當重要,一年的發電量達26億度電,占全台水力發電裝置容量約1/4。

 

大甲溪電廠除肩負發電功能外也致力於環境保育,這座生態公園的完成將豐富大甲溪流域的生態旅遊內容,為民眾增加一個觀光休閒好去處。

大甲溪發電廠合併了大甲溪沿線7座電廠而成,成為台灣中部水力發電重鎮

 

為關懷地方並發展環境教育,台電在民國102年決定將大甲溪電廠轉型為生態電廠,與台中市政府合作推動大甲溪水力發電廠生態走廊旅遊,園區內有「動態展示館」展出魚道影像直播、陳列以特小比例製作的大甲溪流域各分廠電力設施模型,「靜態展示館」則介紹各種綠電的發電方式及電力傳輸的過程,另外,透過「水輪機」讓民眾了解微水力發電方式,成為多元豐富的水力發電教材。

 

3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八仙山林場早期與阿里山林場、太平山林場並稱台灣三大林場,可以想見當時的規模。

 

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園區範圍不大,是個小而美的森林遊樂區,麻雀縮小,五臟俱全,其中的生態與景觀,豐富多元,可以選擇一日健康遊或半日輕鬆遊等兩種行程,在步道間徐行漫步,賞群山環繞,聽蟲鳴鳥叫,彩蝶飛舞,令人心曠神怡。

 

園區屬於高山河谷,十文溪和佳保溪貫穿全區,在優美林相保護下,溪水清澈冷冽,是台灣著名的名泉之一,水量充沛終年不竭,是涵養豐富多元魚類的好所在。

 

八仙山之所以名為「八仙」,可不是因為這裡住了八個仙人!主要是因為八仙山主峰海拔高度2424公尺,折算成台尺約「八千」,取其日語諧音而得「八仙」知名。而八仙山更被山界譽為谷關七座中級山「谷關七雄」(包括八仙山、馬崙山、屋我尾山、波津加山、東卯山、白毛山和唐麻丹山)之首。

 

園區內矗立著一座「台灣八景日選紀念碑」,這是為了紀念日治時代昭和二年(民國16年),八仙山與淡水、太魯閣、阿里山、日月潭、壽山、鵝鑾鼻、旭崗一起入選為台灣八景所立的石碑,深具紀念價值。

 

4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

 

到了八仙山森林遊樂區就一定要到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逛逛。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是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在全省設立8個自然教育中心之一,卻扮演了重要的生態教育角色,尤其是寒暑假的兒童營及少年營,更是許多學子的最愛。

 

八仙山由於地理條件優越,擁有很高的生物多樣性,無論何時都適合進行生態觀察。有鑑於此,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除了暑期營隊外,還舉辦包括賞螢季、聖誕風鈴童玩節、蟲林野Saw等活動,適合大小朋友一同進入「阿凡達」的國度,親近自然、悠遊山林、共享野趣。

 

其中,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推出午後至夜間的單日活動「蟲林野Saw」,讓民眾在一趟旅程中就能同時窺探森林在日間與夜間的樣貌:在枝上跳躍的赤腹山雀、住在枯木裡的獨角仙和鍬形蟲、樹洞裡的上戶蜘蛛、在網上靜候獵物的銀背蜘蛛。同時,利用昆蟲趨光性進行的觀察活動更是活動一大亮點,民眾可同時看到黃豹天蟬蛾、螽斯、蟬等昆蟲齊聚一堂。

 

而賞螢季則是年度大戲,在無光害的情況下,黑夜中螢光閃耀,猶如星光大道,令人驚艷,除了戶外賞螢活動外,還有手作螢火蟲、螢火蟲生態講座等活動,讓大小朋友都能成為「火金姑通」。

 

來八仙享受一趟森林芬多精之旅,聆聽鳥兒啁啾、俯拾葉片。也可選擇在月光的陪伴下,搜索飛鼠和山羌的身影、埋伏水邊偵查小動物活動,一趟森林之旅,可同時體驗森林日與夜的奧秘。

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扮演了重要的生態教育角色

 

back